2020年12月1日上午,康大夫门口留下了一张“特别”的合影,康大夫执行院长、浙江大学医学博士、消化内科及内镜中心首席专家陈毅鹏主任医师收获了一份珍贵的礼物——一面红彤彤的锦旗,来自萧山张大伯(化名)一家。
“一波三折!从检查出异常到确诊真的是一波三折!不过他很幸运,确诊了,也没错过治疗最佳时机,”陈院长一边打开电脑上的检查报告,一边说道,临床上,这样的癌变其实漏诊率非常高,对医生而言,辨识很有难度。
图中黄色箭头所指为病变位置
陈院长口中的幸运儿正是张大伯,三个月前,他在康大夫做了一次精细化的胃镜检查,但检查结果却让陈院长和他的家人都捏了一把冷汗。
胃镜做得勤快,怎么还会得胃癌?
张大伯今年63岁,刚退休,是一位地地道道的萧山人,此前,他和妻子共同操持生意,生活繁忙却也知足。但近几年,一向身体硬朗的张大伯发现自己不知什么时候开始有了胃病,时不时就胃胀、难受。每次一发作,张大伯就吃点助消化的药,过后症状就能缓解。
是消化不良吗?为了查清楚胃病,2016年开始,张大伯几乎隔一年就去当地的医院做一次胃镜,每次检查结果均显示无明显异常。
直到去年,在某三甲医院做的胃镜检查结果出了点“意外”,胃镜结果提示张大伯患有中度胃肠化生和中度慢性萎缩性胃炎。这意味着,张大伯已经是胃癌的高危人群,要更加注重胃镜的检查和生活方式的调整。
今年7月份,在女儿的建议下,张大伯来到康大夫找陈毅鹏院长做胃镜。时隔一年,这次胃镜的结果,让张大伯一家吃了一惊。
原来,在胃镜检查时,陈院长发现张大伯的胃体小弯处有一个粘膜平坦隆起型的病变,倒镜下看,微微泛红。虽不明显,但凭借多年内镜检查的经验,陈院长认为,这个病变并非炎症那么简单,考虑为早癌病变。
令人意外的是,初步病理结果却提示,张大伯的胃体小弯处为粘膜轻度慢性炎伴息肉样改变。
张大伯的胃镜检查报告
张大伯的初步病理报告单
“以内镜检查看,首先考虑早癌,初步病理结果有问题,”陈院长说道,我建议病理科专家会诊。
会诊结果证实了陈院长的判断,那块看上去不怎么明显的病灶考虑为一种胃实体肿瘤的新类型——泌酸腺腺瘤,如果浸润至粘膜下层就是泌酸性腺癌。
情况刻不容缓,之后不久,张大伯做了ESD(内镜粘膜下剥离术)手术,术后病理提示为高分化腺癌。不过好在发现及时,张大伯术后恢复良好。
消化道症状与疾病严重程度不成正比
泌酸性腺瘤,一种临床上少见的良性上皮肿瘤,其进展为泌酸腺腺癌的概率较高。“他很幸运,癌变发现得比较早,但是”陈院长皱了皱眉,接着说道,“临床上,这样的情况其实非常容易被漏诊,主要因为病灶外形平坦,也很小,看上去跟炎症很像,如果真的被漏诊,那么几个月后,情况可能就很棘手。”
泌酸腺腺瘤的4个关键词
1.女性略多;
2.发生在胃近端(胃体及贲门);
3.单发,体积小,最大径0.2~0.8 cm;
4.病因不明。
此外,陈院长还提到,由于肠化生目前国际上几乎没有药物可以逆转,所以张大伯作为胃癌的高危人群,将来发生癌变的概率还是会比一般人高。
那么像张大伯这种情况,有什么方式可以应对?陈院长的答案是,定期做胃镜,并且每一次的胃镜都要精细化的检查。
“诊断消化道肿瘤的‘金标准’是做胃镜和肠镜,”陈院长解释道,因为消化道疾病有一个显著特点,就是症状与疾病严重程度不成正比,我们不能通过症状去判断里面到底有没有病变,只有做胃镜能把胃里面全看一遍,才能明确,如果有病变,那么早期发现,5年生存率可以达到90%以上,甚至完全治愈。
可惜的是,在我国,对胃镜检查有“偏见”的人不在少数,这也导致了很多胃癌患者一经发现就是中晚期,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期,预后不理想。
2019年,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全国癌症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每年新患胃癌40余万例,因为胃癌死亡人数超过20万例。差不多每2个胃癌患者中,就有1人因此去世。
癌症的进展很快,哪怕只是早一点点,疾病的预后都会有差别。陈院长提醒大家,如果本身有肿瘤家族史,或有中重度萎缩、中重度肠化、胃溃疡、胃腺瘤性息肉等胃部疾病,那么最好能每年检查一次无痛胃镜;如果平时无症状,也建议到30岁后,先做一次胃镜,看是否符合高危人群的条件,如果不是,那么可延长胃镜检查时间。
同时,陈院长也希望大家可以了解,癌症实则是一种生活方式疾病,完全可以通过拥有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健康理念来预防,他建议大家可以从以下5个方面去预防:
1.幽门螺旋杆菌是胃癌的一类致癌因子,一旦发现,建议根除治疗;
2.多吃新鲜的蔬果,避免腌制品、高盐食物、烧烤、烟熏类食物,日常饮食宜清淡;
3.不暴饮暴食和进食过烫的食物;
4.忌烟酒;
5.坚持运动,避免肥胖;
6.定期体检,发现癌前病变及时处理。
参考资料:
Aatur D. Singhi, Audrey J. Lazenby, Elizabeth A. Montgomery. Gastric Adenocarcinoma With Chief Cell Differentiation: A Proposal for Reclassification as Oxyntic Gland Polyp/Adenoma. 2012, 36(7):1030-1035.